150-160(7/50)
之前他们一直以为王伦在为襄阳王效命,连襄阳王自己也是这麽认为,现在看来,王伦真正效忠的不是襄阳王而是柴世子。
谁是小丑他们不说。
襄阳王:无能狂怒.jpg
京东路和荆湖两路的勘矿师归转运使管,他们勘探开采矿藏都有正规文书,根本想不到上头的官给出的文书有问题。
朝廷不知道京东路和荆湖两路勘探出新矿,开出来的矿自然就成了私矿。
公矿私矿混在一起,只要账目做的好,就连地方官都看不出哪儿有问题,不然也不会让他们逍遥法外那麽多年。
多好的人才,可惜是个反贼。
苏景殊遗憾不已,“不知道柴王爷现在什麽想法,老爷子刚过完六十大寿就受到那麽大的刺激,太糟心了。”
柴世子也真是的,说他不聪明吧,他能悄无声息控制了京东路和荆湖两路,还能把襄阳王当枪使。说他聪明吧,他连造反的理由都找不好,选来选去愣是选了个让朝廷最不留情的造反理由。
最倒霉的还是柴王爷,老爷子安安分分过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却碰上这麽一档子事儿,不知道朝廷会不会看在他什麽都不知道的份儿上饶他一命。
白玉堂想了想,问道,“柴王府是柴王爷的王府,柴世子偷偷摸摸干了那麽多事情,外人不知道柴王爷还能不知道?”
苏景殊摸摸鼻子,“他可能真的不知道。”
仁宗皇帝封崇义公也不是随便封的,肯定找那种老实本分胆小怕事的柴氏子弟,找那种心大的爱惹事的不光没法起到彰显大宋皇帝仁慈的作用反而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虽然仁宗皇帝在位时的政策备受诟病,但是不代表他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
包大人在登州时也提到过柴王爷,如果不是仁宗皇帝给了他一个爵位,他这辈子也就是当个富家翁。
有爵位之後就是当个有爵位的富家翁,顶多是比没爵位时多层保障。
柴王爷老实本分了一辈子,身上有爵位也不敢欺压百姓,最多最多也就是让地方官府不敢欺负他。
白五爷搓搓胳膊,“的确是够倒霉的。”
苏景殊放下手里的信件叹道,“柴世子是个聪明人,可惜聪明的不是地方。”
他大概能猜出来柴世子为什麽要造反。
柴王爷脾气好,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即便他是官家亲封的崇义公,地方官府知道官家为什麽给他封爵也不会太把他当回事儿。
没办法,谁让他脾气好呢。
和懒人父母会有勤快娃的道理差不多,好脾气的父母养出暴脾气的孩子也很正常。
柴王爷遇事退一步有理也让三分,尤其柴世子是他被封为崇义公後出生的,年纪小受不了委屈,一来二去就走了歪路。
朝廷说柴氏是前朝遗民封他爹当崇义公,他这个前朝遗民想复个国有什麽错?
啧,说来说去最後还是皇帝的锅。
括弧,特指仁宗皇帝。
他当初不封崇义公不就没那麽多事儿了?
周世宗的亲生儿子改名换姓藏在民间,一家子本来都姓郭还都被改成了柴,老赵家当了那麽多年的皇帝,天下人都快忘了前朝的皇帝姓什麽,就他爱出风头,又把姓柴的扒拉出来封什麽崇义公。
他要不封崇义公就没有柴王爷,没有柴王爷就没有柴世子,没有柴世子就没有最後面的幕後黑手,只有襄阳王想造反事情根本牵扯不了那麽广。
不是他瞧不起襄阳王,而是襄阳王真的不行。
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