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36/44)
了,现在的他才是清醒的他,不反悔的话他过年都过不踏实,为了能让他安心过个年,那道诏书就当没出现过吧。赵顼深吸一口气,“爹,您偏心的有点明显。”
被贬的不只有苏子瞻还有苏子由,收回成命也得成双吧?
赵曙垂眸想了想,兀自点头,“苏子由就算了,西京那边也能历练人,他既然不愿意跟随王相公推行新政,去西京待几年也没坏处。”
他把人安排进条例司是为了给王相公添个助力而不是添堵,这位还是离开京城比较妥当。
西京离京城不远,有什麽消息很快就能送到京城,苏子由不赞同新政没关系,让他亲自去看看新政的实施情况再来决定还要不要反对。
太子殿下左右不了他爹的决定,闻言只是点点头,“行吧,我去写信告诉子安这个好消息。”
官家顿了一下,“那小子最近又给你送信了?”
“嗯呢。”太子殿下笑弯了眼,“爹您别眼红,主要是,给您写信不太合适,回头让那些清正廉洁御史知道指不定要把他骂成什麽样子,您看登州送过来的公文就够了。”
官家幽幽开口,“近半年来登州的公文都是知州所写,那小子除了每月固定的奏章别的一个字都不肯多写。”
太子殿下笑的更开心了,“公文有一个人写就够了,全都写两份您看着也烦是不是?”
什麽事情不能光明正大的上奏还得偷偷摸摸的写信?居心不良!心怀不轨!妥妥的大奸臣啊!
赵大郎现在对朝中部分大臣的底线非常不抱希望,连上任路上顺手买点特産都能胡搅蛮缠成走私,还有什麽编不出来?
管天管地还管人家花钱买东西?
有病。
可惜这段时间登州忙的很,小郎的信也越来越少,倒是庞昱给家里写信的时候会顺手给他和赵清介绍一下登州的近况。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他也想去。
第179章
*
局势瞬息万变,板上钉钉的事情也能把钉子拔了。
苏景殊还没来得及替他哥伤心,被贬出京的俩哥哥就幸存了一个。
以洛阳和开封的距离,被贬的那个和留在京城也没啥区别,最後远在千里之外的依旧只有他自己。
小小苏:???
这也行?
太子殿下沉重的表示,只要他的皇帝爹拿定注意,再离谱的事情都能行。
以他爹对苏二哥的喜爱程度,将人留在京城不离谱,把人派去杭州当通判才是出乎他的意料,下诏之後再後悔太正常了。
他爹要是舍得把人派去杭州那麽远的地方,当初就不会几次三番的试图把人弄回来。
没弄回来的时候贬远点也就算了,弄回来後再贬……不可能。
杭州多远啊,在那儿写的诗词想传回京城都得好几个月,哪有将人留在京城方便。
他能给出的最大让步就是不把人提拔成谏官,贬出京城就算了,看在他是皇帝的份儿上让让他。
苏景殊:……
你们父子俩现在已经不讲究到这个地步了吗?
还把人提拔成谏官,就他二哥那张嘴,不当谏官都能两边得罪完,当了谏官还不得得罪满朝堂?
怎麽想的啊?
莫名有种他们家二哥迟早还得被贬出去的感觉。
官家也是,杭州那麽好的地方都舍不得让二哥去,登州这麽穷就舍得让他来是吧?
偏心。
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