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18/39)
王安石以前在地方当官,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中有他治理过的地方的人,当地百姓都知道王相公为官尽心政务,一群人道听途说诋毁新法也就算了,凭什麽连着好官一起骂?这些人最开始人微言轻,发展到最後数量也不少,等後半出戏放出去不消三天就能和跟风抵制新法的百姓打的有来有回。
患难见真情,这句话放在什麽时候都很合适。
前些天诋毁新法的说辞铺天盖地,那些人反对新法的同时也将老王贬低的分文不值,如果不是知道王介甫的为人,只听那些传言肯定会觉得这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反对派的狂欢团建进行的热火连天,跟风谩骂的人很多,仿佛全天下都在反对新法,但是在无人注意的地方保持沉默的人也很多。
这时候还能冷静下来的不说都能支持新法,至少不会因为新法有问题就全盘推翻,也就意味着都是能拉到己方阵营的好苗子。
这次的行动是秘密行动,只有官家和几位相公知道,老王瞒着他儿子,小小苏瞒着他爹,这种情况下还能有很大一批支持者为他们冲锋陷阵,虽然这些声音在全城百姓的讨伐中几不可闻,但是也能证明老王的号召力。
他们的基本盘没有崩,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慢慢反应过来,後半出戏放出来後百姓也会停止跟风谩骂,这时候再在坊间传些谁家亲戚因为青苗法熬到秋收谁家河滩地因为农田水利法变成良田之类的小故事,慢慢的主动权就会回到他们手中。
舆论战五大基本战术:栽赃陷害、言过其实、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编造谎言。
他们的舆论战还用不到那麽高端的战术,只先抹黑後洗白这一条就足够让那些扭曲新法的家夥不敢再胡来。
百姓不知道新法实施细则的时候他们可以胡来,百姓知道新法实施细则後他们再敢胡来就是被忍无可忍的百姓进京告到官家面前。
他们的世界观有包青天还有江湖,百姓进京告御状不是吓唬人,人家忍无可忍是真的能千里迢迢来京城。
前有责任终身制,後有戏班子帮忙搞宣传,不信还有官员敢和前两年那样胡来。
戏园子里的观衆换了一批又一批,剧目越火戏班子就越爱演,排的场次越多知道这出戏的百姓就越多,如此良性循环下来,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老王的名声在百姓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青苗钱可以不要利钱,我二舅说他们那儿借钱必须得交利息,交的不是两成是三成,想借钱还得托关系找里长说好话,不送礼根本借不出来钱,合着那麽多条条框框都是地方官吏私自加的。”
“幸好现在知道了,回头得赶紧给乡下的亲戚朋友送消息,没道理还够了钱还要被那些贪官欺负。”
“你们说这出戏是不是犯了忌讳後半出被改了?我怎麽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改的好,不改还不知道之前骂错了人。这些戏班子也真是,什麽东西都敢唱,也不怕被抓去见官。”
“骂人就骂人,和戏班子有什麽关系?前半出戏我可看了四五遍,里面演的就是贪官勾结地主逼死佃农强抢民女,这种戏满大街都是,怎麽偏偏这出闹出那麽多的事情?肯定有人在故意诋毁王相公。”
自认为找出真相的观衆恍然大悟,之前一直没往这边想,一旦想到就好像打开了任督二脉把前面所有事情都顺了下来。
是啊,地主勾结贪官逼死佃农的戏文到处都是,这出戏只是借用了朝廷推行青苗法的背景,前半出戏算下来“青苗”两个字出现的都没几回,怎麽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惹来那麽多骂声?
不用想,肯定是有人在刻意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