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14/57)
为读书伤了眼睛的文人不知凡几,上了年纪的人也大多老眼昏花,朝中重臣可以由官家赐镜,其他人想要眼镜来协助视物也得有个购买途径。”“交给赵清。”赵顼笑了一声,“自从庞昱进入官场那家夥就一直闹着也要当官,但是本朝对宗室子弟当官要求严,他又不能轻易离开京城,拖到现在也没找到适合他的差事。”
大宋能烧出品质好的玻璃,不过那些自海外来的进口玻璃更受欢迎,不管哪一种价格都不低,再加上因人而异的磨镜和制作镜框的手工费,成品的价格肯定低不到哪儿去。
既然价格没法降低,那麽索性就往高了要,反正那些买得起的豪门勳贵都不缺这点钱。
不要觉商贾之事丢面子,真要开店卖眼镜的话直接挂在司天监名下,赚来的钱部分存起来部分留给司天监的官员买成色好的大块玻璃制观天之镜,这事儿一点也不丢人,反而是给大宋的天文发展做贡献,从此司天监的官员就会恨不得把他这个衣食父母给供起来。
赵清对这个差事很满意,还特意讨要了一个提举司天监镜务的职位说年後就来上工。
他是近枝宗亲,来管这事儿没人敢上来找麻烦,宗室子弟娇生惯养什麽好东西都见过,开高价卖东西也不会心虚。
苏景殊听的惊叹不已,不愧是他们家小金大腿,忽悠人的本事颇得他的真传。
太子殿下对小夥伴的夸奖来者不拒,然後继续说,“账目三司会派人过去处理,店面三司那边也会找好,本来想着他人到那里就好,不过他好像有点过于激动,除了账面实在搞不懂其他的他都想亲自跟下来。”
店面他去找,小工他来雇,三司的官员多忙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他就行,他使唤王府的人更方便。
幸好当时八王爷不在身边,不然肯定把他赶出家门的心情都有了。
说真的,赵清的生活水平比他都高,他也就是在他爹继位之後才真正体验到上等宗室子弟的待遇,他爹登基後他是太子,以前不带他玩的那些人现在更不敢带他玩。
事实证明,有个能打入纨绔内部的宗室子真的很有必要,就像现在,他以为眼镜制起来再麻烦卖几十贯是顶天了,赵清可好,开口就三百贯。
三百贯,换成铜钱得有二十多万,多少官员一年的俸禄都没有三百贯。
苏景殊点点头,“确实有点贵了。”
“他不觉得贵,还觉得这个价格很正常。”赵顼忍不住吐槽,“昨天找他的时候就该带着你一起去,他知道制眼镜工序复杂後还觉得三百贯太便宜,直接把价位提高到了三千贯,说是要在镜框上下点功夫,价格上不封顶。”
苏景殊继续点头,“也不是没有道理。”
赵顼鼓了鼓脸,难得显出少年气,“你到底向着谁?”
苏景殊一本正经,“向钱。”
把眼镜变成奢侈品坑有钱人的钱而已,只要司天监军器监和昭文馆能把技术守住,价格能卖多高全看赵世子的本事。
後世的眼镜价位能从四百块到四百万,不管是什麽年代为外观买单的人都不是少数,他们也能既卖平价眼镜也卖天价眼镜。
现在八字还没一撇,让赵清自己折腾去呗。
太子殿下被那句“向钱”堵了回去,可是仔细想想越想越有道理,反正赚到的钱要归公,赵清想卖多贵就卖多贵,卖不出去他们也不亏。
两个人说的起兴,三千贯他们不敢想,一副眼镜能卖三百贯他们都要给赵清竖大拇指,到时候司天监想买多少玻璃就买多少玻璃,最好能把大宋的科技水平拔高一个层次。
司天监在灵台设有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