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20(24/55)
忙的昏天黑地,趁这几天有空闲得好好歇歇。司农寺的人手还是太少了,虽说有政事堂的同僚可以帮忙,但是司农寺的官员本身有需要做的工作,政事堂的那些官员本身也有需要做的工作,再加上新法这边就是额外的工作,想不忙都难。
这麽一看,还是当初条例司在的时候更方便。
果然得不到的和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制置三司条例司现在既是失去的又是得不到的,越忙越想念那个专管新法推行的衙门。
可惜条例司权利太大会威胁到政事堂,也会让官家对老王不放心,现在虽然忙但是隐患少,比起皇帝和宰相明争暗斗,还是现在这样比较好。
他到司农寺还不到一年,任期未满就要调走的话还得想想怎麽和家里解释。
上次在登州任期未满调回京城是因为他干的好,这次是为了远离京城保平安,差别还挺大的。
旁边,胡宗愈一边干活一边唉声叹气,只恨自己没有一个会搞事的脑袋瓜。
昨天在政事堂衙门他就知道如果朝廷真要以清查亏空来应急这小子肯定要被调离京城暂避锋芒,他折腾了一年多也没能离开司农寺,这小子一出手就能离开京城。
人比人气死人。
苏景殊歪歪脑袋,安慰道,“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胡宗愈顿了一下,“借你吉言。”
虽然他感觉这话有点像诅咒。
想被贬的时候怎麽折腾都没用,不想被贬了却又被贬出去,如果真的让他撞上这种事,他会忍不住一天三次骂这个乌鸦嘴。
小小苏大人在胡大人这儿撩拨了一把,在胡大人翻脸之前赶紧回到他自己的工位。
先把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列个表,募役法只差临门一脚,顺利的话还能把手上的活儿干完再走。
他在司农寺忙活了小半年,就算要调任也得把该拿的功劳都拿到手再走。
下衙时间到,苏景殊收拾东西回家,继续琢磨该怎麽和家里解释。
以他们家老爹的敏锐程度,还是老实交代吧。
苏洵在家琢磨了一天,从朝堂局势琢磨到西北战事,从西北战事琢磨到南方蛮夷叛乱,把大宋目前所有的隐患都琢磨过来一遍儿也没想出小儿子能搞什麽事。
小事儿不值得臭小子那麽正经,大事儿以那小子的本事搞不来,所以能是什麽事儿?
直到苏景殊回家,老苏才意识到他错了,他不该觉得这臭小子官职不高就搞不来大事儿,官小也不耽误他翻天。
苏景殊把昨天和今天的事情全部说完,已经做好撒腿就跑的准备,就是他爹的反应有点不对劲,“爹?”
苏洵两眼无神,“爹在想要不要搬家。”
京城虽好,但风险实在太高,还是山沟沟里适合他们一大家子。
小小苏略有些心虚,“也、也没到需要搬家的地步吧。”
“是没到那个地步。”老苏瞥了他一眼,“只要你们哥仨都不在家。”
苏景殊摸摸鼻子,“所以过些日子我就得走,看官家的意思应该是让我去狄将军身边当监军。”
苏洵:……
臭小子这麽能惹事,官家怎麽敢把他放去西北?
转念一想,与其留在京城搞事情,将人放去西北祸害番邦也不是不行。
老苏瞳孔地震,自觉已经感受到官家的“良苦用心”。
苏景殊把安排好的後路说出来让他们家老爹安心,搬家太麻烦了,留在京城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教育水平都是顶尖的,就算不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