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小说网

第一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210-220

底色 字色 字号

210-220(3/55)

火急火燎回西北不单单是因为文相公回朝,更多的还是为了军功。

    他们官家英明神武,有生之年甚至可以奢想一下灭夏之功,没有哪个武将对灭国的功劳不心动。

    西北是不太平,但是该紧张的是西夏而不是他们大宋。

    苏景殊对边境的情况也不是一无所知,他的好友同年遍布大宋各地,不光知道西北的情况,连西南的情况也也瞒不过他。

    消息传播的速度是慢了点儿,但绝对不是什麽都不知道。

    别拿西北动荡吓唬他,他也不是被吓大的。

    吕惠卿没有反驳,只是接着刚才的话说,“西北动荡,如今西军各路兵马都在练兵,要练兵就要找朝廷要钱,朝廷军费开支庞大,如今更是和无底洞一般,西军北军皆不可掉以轻心,只能裁撤中央禁军来节省开支。”

    最初的青苗法每年能给朝廷带来不菲的利润,但是朝臣骂这个利润是在压榨百姓,从推行情况来看的确这个利息的确对需要钱的百姓造成很大负担,所以後面又增了许多减免利息的条件。

    钱财屯起来没有任何用处,真正的理财之臣得能让钱生钱,可惜他们还要顾及百姓的生存,只能放弃钱生钱的打算。

    毕竟青苗钱的最终目的是打击民间的借贷,只要民间少冒出来点因为借贷被逼的家破人亡不得不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的百姓,朝廷就是不挣钱也赚了。

    青苗钱要借给百姓不能动,兴修水利需要钱三司得批,各地大大小小的水旱灾祸要出钱赈济,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幸好现在不用再给辽国交岁币,虽然朝廷交得起,但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国库的进项却没有明显变多,之前抄家抄来的银钱已经见底,再这麽大手大脚下去国库怕是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

    朝廷最大的花销一是军费二是官员俸禄,降低官员俸禄肯定不行,那就只能想法子缩减朝廷开支。

    “养兵花的钱太多,而养出来的兵却不怎麽让人满意,官家又明显有收回汉唐故地的想法,所以前线的西军北军不能动。”吕惠卿点点桌子,“西军北军不能动,能动的只剩下禁军和厢军。”

    中央禁军数量庞大,即便地方时常有动乱发生也依旧有很多官兵自入伍之後就没打过仗,且中央禁军也分三六九等,除了上等的战斗力可以,中等下等的禁军只能说穿上盔甲能唬人。

    禁军尚且如此,厢军就更不用说了,没指望他们能有战斗力,能把差役做好就不错了。

    更要命的是,民间时常有百姓落草为寇以及有心人借白莲社、摩尼教等乱七八糟的教派起兵造反,军中士兵也经常被有心人挑动发生兵变。

    反正都是难以管教,不如将那些兵遣回民间以保甲法来管束。

    胡宗愈抱着手臂,“据下官所知,士兵哗变多是军饷被克扣,只要军中能按时发放军饷,兵丁不会铤而走险去造反。”

    不是所有人都有野心,就和官员一样,绝大部分都是拿钱办事,只要俸禄发的及时他们就能一直安安分分的干下去。

    可能小错不断,但是大错肯定不会犯。

    军中士兵也是这样,天下承平日久,没谁会脑子一抽就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只要军饷及时发到手里,就算差役累点他们也能忍受。

    大宋建国以来那麽多兵变,有几个不是因为军中克扣压榨太严重造成的?

    军中的弯弯绕绕吕惠卿很清楚,不只他清楚,王安石也清楚,只是肃清官场难度太大,比起花大力气去监督军饷的落实,直接将没必要存在的军队遣散更容易。

    毕竟经手军饷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大鲁少年江湖行 伊愿白首不相离 老太重生:闪婚皇叔,前夫孽子悔成渣了 世上美男千千万宿主高兴天天换 种田,我在古代开超市 重生之萌娃平行世界奇遇记 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 红颜殇:深宫权谋录 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