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一小说网

第一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230-240

底色 字色 字号

230-240(5/61)

   包大人:……

    民间鹰派声势太大,气的鸽派官员连门都不想出。

    官家放任朝臣吵了几天,然後才慢悠悠出来拍板表明现在还到灭夏的时机,西军在打退来犯的军队继续修建堡寨慢慢往前推进就行。

    最新消息,环庆路的将士们不光打退了梁乙埋的大军,还将沿边的西夏堡寨尽数劝降。

    边军将士劳苦功高,都重重有赏。

    主和派的官员还想再说点什麽,奈何朝中和民间的主战派战斗力太高,他们再有意见也只能忍着。

    官家已经下令不许西军擅自反攻西夏,西军对西夏堡寨下手他们就睁只眼闭只眼当没看见。

    哼,他们等民间攻夏的声音没那麽大了再提意见。

    打仗劳民伤财,安安生生过日子不好吗?

    不信派人去西夏问问,梁氏这次吃了大亏肯定想要求和。

    幸好主战派不知道他们的同僚中还有那麽全心全意为西夏着想的人,否则朝会上随时可能上演全武行。

    西夏打了败仗当然想求和,可答不答应大宋说了算。

    以前大宋吃亏的时候西夏愿意讲和吗?那些年送过去的银钱绢帛都是假的不成?

    幸好朝中还有他们这种为国为民的好官,真要让那群怂货当家做主大宋算是完了。

    讲和?梦里的讲和!

    西夏折腾一圈却徒劳无功,不光让大宋反攻入境内还差点让吐蕃打到兴庆府,可谓是损了夫人又折兵。

    等梁乙埋打退攻入境内的吐蕃大军,梁太後发现大宋这边没准备大规模反攻的确又起了小心思,朝堂上争争吵吵准备了半个月,又双叒一次派遣使臣求和。

    最前头探路的使臣来的巧,陕西四路的军政长官正好都在京兆府。

    几个人听到梁太後又来求和都皱起眉头,连商量都不用直接让西夏使臣哪儿来的滚哪儿去。

    求和就算了,西夏想割地求和他们也不是不同意,问题是那边愿意把地盘让出来吗?

    求了那麽多次和也没见他们真想和,反正说的再好也都是反悔,不如直接省了这些没用的流程。

    苏景殊看他们这麽干脆利落的替皇帝做主还挺紧张,後来发现官家的特派员李宪李公公也是臭着脸让西夏使臣滚的一员就放心了。

    不想议和是衆望所归,想必官家亲自在场也是这个结果。

    战事结束,参战的主要将领要进京汇报情况顺便论功行赏,衆人齐聚京兆府就是为了这事儿。

    武将升完官领完赏还要回来,文官大概率会留在京城,就算不留在京城也会去江南富庶之地,不会留在西北和西夏耗着。

    最近各衙门的人事调动太大,接下来怕是有一段时间磨合。

    狄青很不喜欢这种打完一仗就把人调走的事情,打胜仗高升调走,打败仗被贬调走,就算不打仗,任期到了也还是走。

    相处不来的官员调走大家皆大欢喜,相处得来的官员调走就不那麽好接受了。

    不过官员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太长的确容易滋生见不得人的恶习,调动就调动吧,看在大部分同僚的磨合期都能控制在一个月内的份儿上也不是不能忍。

    苏景殊可以趁这个机会回京,不过战事结束收拾好所有的尾巴再回京兆府正好赶上棉花成熟,想想还是棉花更重要,于是便让狄大元帅把他的那份赏赐一起带回来。

    升官的诏书给他带回来,金银布帛之类的赏赐送到他家,爹娘姐姐看到赏赐後会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的。

    不是他不愿意回家,实在是来回太耽误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大鲁少年江湖行 伊愿白首不相离 老太重生:闪婚皇叔,前夫孽子悔成渣了 世上美男千千万宿主高兴天天换 种田,我在古代开超市 重生之萌娃平行世界奇遇记 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 红颜殇:深宫权谋录 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