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60(13/35)
,为了不让身边人受牵连他特意将亲信都派出去刺探民情,只要人不在宫里母亲就没法借题发挥。没本事执政就把位置让出来,不知道汉人有句话叫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母鸡在清晨打鸣是不祥之兆,妇人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书上说的不错,他们大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少顷,满脸大胡子的武将快步进来,待小皇帝挥退左右才开始汇报他这些天的所见所闻。
天不佑大夏,妇人掌权本就容易生乱,如今又有旱灾降临,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大小部落中渴死饿死者不知凡几,陛下再不支棱起来大夏就有亡国之兆啊。
李秉常也很着急,可是他着急也不能让老天立刻下雨。
梁氏已经掌权好些年,党项部落要麽被他们拉拢要麽被他们打压,他如今孤立无援根本斗不过他母亲。
这可如何是好?
李将军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宋人兵强马壮,不若放弃黄河以南的土地和宋人握手言和。若能得大宋皇帝的册封,太後定会放权。”
李秉常眼睛一亮,“对啊,国中部族被母亲拉拢,朕还可以找宋人合作!”
他母亲接连几次对宋示好都被无视,要是他能得大宋皇帝的册封,母亲投鼠忌器也不敢对他太狠。
宋军强盛,早晚要和大夏争夺地盘,他现在主动让出黄河以南的土地,宋军就不能再侵扰他黄河以北的地盘。
妙啊!
第255章
*
李秉常登基时还是个什麽都不懂的小孩儿,梁太後忙着稳住地位没空管他,想着宫里都是她的亲信没有外人便任由小皇帝野蛮生长。
小皇帝长的一点儿也不野蛮,相反,他和他那英年早逝的亲爹一样都非常喜欢中原王朝的儒家文化。
是遗传还是耳濡目染不好说,反正等梁太後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小皇帝已经开始叛逆不听她的管教了。
她要把小皇帝身边的人都处理掉,小皇帝跟她一哭二闹三上吊,她能掌权主要是依靠皇帝生母的身份,一举一动都被朝堂上下盯着,闹的太难看最终还是她让步。
不然能怎麽着?她还和不懂事的孩子一样一哭二闹三上吊?
最终经常陪在小皇帝身边那几个亲信一个都没处理掉,只换了批无关紧要的侍从奴婢。
即便如此,小皇帝还是和她大闹了一场。
朝堂上内忧外患,她身边也是内忧外患,简直比刚进宫那段时间还要命。
偏偏嵬名氏看她哪哪儿都不顺眼,她想在朝堂立足必须依靠这个亲生的儿子,不然非得换个听话的宗亲上位不可。
李秉常年纪小但是不傻,他知道他母亲心狠手辣起来不会顾及母子之情,闹也是踩着底线闹。
他的叔伯叔祖们现在都不敢明面上和母亲过不去,使绊子都是暗戳戳的使,皇帝身份和儿子身份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他得谨慎谨慎再谨慎。
李将军说了,他和母亲这种情况中原出现过很多次,太後冷酷无情的话能把皇帝囚禁起来当傀儡,他只是个傀儡,还没有被囚禁起来,该低头时就低头,避免真的沦落到被囚禁起来的地步。
呵,那是中原,他们大夏和中原不一样。
母亲没法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他今天被囚禁部族首领们明天就能把他捞出来,根本不带怕的。
再说了,这不还可以找汉人或者契丹人帮忙吗?
辽国这几年忙着平定辽东叛乱没空管其他的,宋国兵多将广底气足,打吐蕃的同时分出一点点精力就能帮他解决大部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