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火药(3/4)
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团队成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大家决定尝试刘祖训提出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搭建实验装置,将各种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
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和控制非常困难,而且反应过程中的参数难以精确调节。但团队成员们没有放弃,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调整实验参数。
他们终于成功地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合成出了立方氮,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新方法不仅成本降低了很多,产量也有了显着提高。
“太棒了!我们成功了!”团队成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需要对这种新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立方氮的质量和纯度。”刘祖训说道。
解决了CL-20炸药感度和立方氮制备成本的问题后,团队又提高立方氮与其他材料的兼容性。这对于立方氮在实际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赵飞扬带领着团队成员对立方氮与不同材料的界面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先进的显微镜技术,观察立方氮与其他材料接触时的微观结构变化。
“你们看,立方氮与这种金属材料接触时,界面处存在明显的间隙,这会影响它们之间的结合力。”赵飞扬指着显微镜下的图像说道。
“那我们可以尝试在界面处添加一些中间层材料,改善它们之间的结合性能。”一位团队成员提出了建议。
他们开始筛选各种中间层材料,并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多次尝试,他们发现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地改善立方氮与金属材料之间的兼容性。
实验中,他们将这种纳米材料涂覆在立方氮和金属材料的界面上,然后进行各种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添加纳米材料后,立方氮与金属材料之间的结合力大大增强,而且在受力情况下,界面处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分离现象。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我们终于解决了立方氮的兼容性问题。”赵飞扬兴奋地说道。
研究不断深入,CL-20炸药和立方氮的性能不断优化,逐渐具备了实际应用的条件。为了验证这两项技术的实际效果,团队决定进行一系列的模拟实验。
试验场里,工作人员搭建了各种模拟场景,准备对配备CL-20炸药的武器和使用立方氮的工程设备进行测试。赵飞扬、刘祖训和团队成员们早早来到试验场,紧张地等待着实验的开始。
首先进行测试的是配备CL-20炸药的导弹。导弹发射车缓缓启动,导弹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向天空。随着一声巨响,导弹在目标区域爆炸,强大的冲击波掀起了漫天尘土。
“威力太惊人了!CL-20炸药的性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王教授兴奋地说道。
“但我们还需要对爆炸后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看看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赵飞扬冷静地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工作人员对爆炸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CL-20炸药的爆炸威力不仅远超传统炸药,而且爆炸后的破坏效果也更加精准,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接下来进行测试的是使用立方氮的矿山开采设备。在模拟矿山环境中,开采设备利用立方氮的强大能量,轻松地破碎了坚硬的岩石。而且,由于立方氮分解产物只有氮气,现场的环境污染极小。
“立方氮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