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60(10/35)
,沿用族落形式加以编排,惯例由部落首领以及朝廷派去的人共同管理。毅宗时于西平府设翔庆军司总领兵事,因此西平府又称为翔庆军。
然灵州是两汉故称,别的地方称呼变来变去,世代居住于城中的百姓依旧习惯称之为灵州城。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灵州是西北少有的物资丰饶之地,西夏迁都兴庆府後这儿的重要性也没有降低,翔庆军司都统军一直由嵬名氏近枝宗亲担任。
自从嵬名浪遇全家被贬又离奇死亡,嵬名氏和梁氏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翔庆军司对兴庆府不像以往言听计从,军政大事皆有如今的都统军兼赵王嵬名成遇一个人说了算。
嵬名成遇是李元昊的弟弟,是小皇帝爷爷辈的宗亲。
因为小皇帝年纪小,上任皇帝死时才二十一岁,李元昊本人被刺杀时也才四十多岁,所以嵬名成遇这个皇帝爷爷辈的宗亲如今也不算太老。
五十多岁正是奋斗的年纪,文可搜罗汉人帮他做事武可亲自上阵杀敌,怎麽看都比兴庆府那娘儿俩靠谱。
梁氏掌权後对宋作战屡屡受挫,上任皇帝只有当今小皇帝一个儿子,当今皇帝年幼没有子嗣,要是不小心有个意外,皇帝还是得从嵬名氏成员里挑。
嵬名成遇任兴庆府乱成一团,自己在灵州城稳如泰山,然而在他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今夏大旱朝廷却依旧要增税的消息越传越广。
第254章
*
夏天很难熬,不下雨的夏天更加难熬。
大旱来之前有征兆,当天上几个月不下雨、地上河流逐渐变浑浊时,有经验的老农便能预料到今年年景不会好。
刚入夏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要河流不干,即便干旱地里也不会绝收,只是人要辛苦一些。
然而等到六月,翻滚的热浪几乎能将人燎脱皮的时候,靠天吃饭的百姓终于绝望。
西夏经常有饥荒,但是饥荒是因为可供开垦的土地不够多,粮食産量也不够高,牧马放羊都需要土地粮食,这才年年闹饥荒。
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不是说着玩儿的,灵州位于黄河与浦洛河交汇处,天然占据山河之险,只要黄河不干灵州就不会缺水。
但是一旦连灵州都出现旱情,其他地方十有八九要严重到颗粒无收。
西北少五谷,百姓多以大麦、荜豆、青麻子为食,正经粮食要紧着军中用,若是大麦、荜豆这些也不够吃,百姓就只能上山下河找能吃的野菜鱼虾果腹。
天灾难料,官府对赈济也不上心,百姓平时的时候已经足够艰难,遇到灾年无以为生只有死路一条。
灵州物産丰饶,自汉唐来便是西北最繁华的城池之一,如今也是西夏少有的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大城,中原城池有的东西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
勾栏瓦舍里,讲三国的说书先生悄无声息增多。
要讲三国,就要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讲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讲百姓走投无路唯有揭竿而起方能有一线生机。
可惜番邦部落尊崇贵族,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传统,不然说书先生的话本子还能再多些素材。
不过偏远地区的百姓没有经历过京城那样密集的文化轰炸,东汉末年那段历史够他们听了。
能去勾栏瓦舍的百姓大多家境殷实,对走投无路无以为生这种词感触不深,但是谁家都有几个穷亲戚,平时谈天唠嗑提到外面那些靠天吃饭的部落也会有感而发感慨万分。
中原朝廷在灾年时会赈济灾民,他们的朝廷却没那